:
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
欢迎收看大卫准备播的《不像个采访的采访 ·大卫美术教育》名师访谈采访栏目,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大卫。
上一次我采访了研发部的拼命三郎,采访稿子一发出去就被老板diss。老板说让我们正经点,问点实际性的干货,一定要非常接地气,而且要真实,还要让家长引起共鸣且感同身受。还提了一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要求,给你们瞅一眼。
“去掉油里油气的问题”
(好吧,还算合情合理。)
“话题一定得要有料”
(但话题要好也得看大家配不配合啊?)
“换个专业的采访者”
(What? 这是炒我鱿鱼的意思吗?)
“相当好就不是个采访”
(Are you kidding me? ??)
《不像个采访》旨在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选定与其相关的课程学科采集问题,问题来自于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碰到的。让大卫名师针对家长的问题进行一场隔屏解答,以达成一种合情合理的默契。
忽略这段非人类语言,正常往下看!
我请来了两位儿童画学科的老师--舒瑞卿老师和向莹老师,来帮我们完成第一期《不像个采访的采访 ·大卫美术教育》的采访,想get儿童画知识的家长你们可以mark了。
--采访对象:向莹老师
向下滑动
▼
--向莹老师学员作品展示
一:在学校绘画时,老师会通过各种行为如:提问、讨论、观察图片、技法实验等,在绘画之前让孩子们对画面有一个整体的构思,让孩子明白应该要画什么、怎么画。绘画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的困难,老师也能及时的给予帮助。
二:学校里有一个良好的绘画环境和氛围,孩子们都在一起绘画、讨论才能画的好。
在学校的美术活动中能,学习创作设计的方法、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了解基本的构图原则、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审美等等,这些基本上都是很难在家庭中完成的。
--向莹老师作品展示
大部分原因是小朋友在绘画之初对画面没有一个整体的构思,在绘画之中又不知道如何去丰富画面的内容、如何深入刻画作品、如何添加画面细节。所以小朋友在家画的作品,通常都是不完整,缺乏细节或色彩层次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家长的强制干预,家长已经在心理有一个对画面的预期,所以把这个强制给了孩子,所以在辅导过程中,孩子没有达到,家长就会责骂,所以会有一个不好的氛围,让孩子更加不敢去绘画。
--向莹老师作品展示
1.一定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宽容自由的环境,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是创作的主人,家长可以提供意见,但尽量不要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孩子身上。
2.在绘画过程中如果孩子遇到构思创作上的困难、可以一起讨论解决。如果是遇到不会画的对象,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素材图片。
3、家长可以事先了解孩子的绘画能力和水平,这样避免在辅导过程中出现提出超出孩子能力的问题。
4、在绘画完成以后,要引导孩子观察欣赏自己的作品,鼓励孩子表达画中的意思。还可以找出画中的不足,进行修改。
--向莹老师作品展示
--采访对象:舒瑞卿老师
向下滑动
▼
--舒瑞卿老师学员作品展示
我觉得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艺术家”。生活中的艺术家就是还原生活中的自然规律的思维去创造我们的作品,也就是需要来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自主观察,从生活出发,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并且把它运用在我们的画面中。
--舒瑞卿老师作品展示
在平时授课前,我会经常在上课前问孩子相当近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有没有看过一些让自己觉得特别喜欢的物品?让他们会回忆自己的所看所想所观察,在授课时会运用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观察身边的物体,比如:生活中什么是圆形?这就是很考验孩子平时的观察能力,我们作为老师要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观察兴趣,要让孩子观察起来有兴趣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的绘画都是来源于生活,所以在平时和家长在沟通的时候也会和家长说,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尽情的玩耍中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也要多注意指导观察,开阔孩子的眼界,这样孩子在绘画的时候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舒瑞卿老师作品展示
其实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创作变成一个很有创意的作品。比如和孩子们写生的时候在路边捡到一片落叶,孩子们把它运用在画中,有的变成了昆虫有的变成了小人物,都是特别的有意思。
其实艺术是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很多设计者的灵感都是来自生活,只有当孩子们细心的去观察生活,在创作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灵感。
--舒瑞卿老师作品展示
相当后是来自大卫的采访手记
这样接地气的干货分享,我想你在哪儿都看不到。孩子画画,不是画形象,而是画想象。只有在儿童学画中注重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开发,培养观察生活细节的习惯,才会画出令人惊喜的画作。
儿童画干货分享看不够?还请关注大卫美术教育公众号,下一期《不像个采访的采访 ·大卫美术教育》--儿童画名师访谈2.0继续放送。
标签: 儿童